人生總是會有些低潮。只是我的低潮﹐是持續不斷的。不是遇到十字路﹐而是一個叢林絕壁﹐不願在原地打轉﹐但又沒有辦法自尋出路。就像是在一個黑暗、又無止境的空間中﹐我只是消極的等待某個地方燃起一個亮光﹐指引我前進。

網路世界帶來十倍速的發展﹐也帶來十倍的工作負擔。總在想如何突破現狀﹐也想從[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內容中﹐領會出自己該有的作為和判斷力。理想是什麼?做研究、當老師、做志工。人過得快樂﹐錢就不是那麼重要。但這功利社會﹐連教育學者都唯利事圖﹐在臺灣﹐只要踏出家門﹐就必須要花錢。我也只能隨波逐流﹐看誰能在岸邊﹐伸出援手﹐拉我一把﹐別在沈淪下去,真的希望整個宇宙都能聯合起來幫助我。

一個人的能力是那麼有限,人生的道路遇到障礙的時候,要如何跨越呢?一個十年又十年,多少理想和憧憬在不自覺中消失了,自己在這社會盲流中迷失了,要從頭開始都不知要從何開始,理想是那麼飄渺,人是那麼無助,力量又是那麼小,我該怎麼做呢?如果再走不出去,就要坐困愁城,人快倒下了,如果靜不下來,好好思考未來的走向,不免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要改變別人難,想想改變自己會簡單點,當自己的態度改變了,別人對你的觀感也改變了,也等於改變別人了。當別人對你自己的看法改變了,別人也跟著改變了。

        “做對人有幫助的事“,這是個很籠統的說法。如果自己都活不下去了,如何幫助人?不可否認,人越大,越不知足,小孩子,給十元就很滿足,現在即使是十萬、一百萬放在面前,也不會有什麼喜悅之感。十塊之於小孩,跟十萬之於我的意義不一樣,心理作用也不一樣。小孩的想法單純,這十塊我可以買什麼東西吃,那是即時的喜悅和成就感。而大人的想法就複雜的多,十萬、一百萬,要如何運用,如何把它拿來賺更多的錢?經歷過貧苦國家的生活,總是會想這百萬是那一些人一輩子才能賺到的,變得很不平衡,為何人的世界是那麼不公平?

有個人一直提起想到吐魯番盆地吃瓜,我也一直期待這個機會,你我都嚮往的地方,只待共嚐甜美的瓜,與共同美好的回憶。而我也一直想到香格里拉尋找那長生不了之地,而她是否願跟我一起找尋呢?她的不告而別,讓人心傷,但感情的維持隨著距離和時間,還是會變的。放手吧!讓她自由的飛,如果有緣,地球只有那麼大,繞個一圈還是會回來的。如果無緣,就當作生命過程中的一個回憶。再見我的愛!!!!

昨晚情人節,在士林夜市看到人來人往,而我的她不在這裡,不在台北,不在台灣。總是疑問,別人可以愛得那麼輕鬆,而我卻是那麼累。等待,不是好方法,行動也不是好方法,兩人不同心,什麼方法都不對。但我又能如何呢?請上天告訴我!!!在這商人炒作下的日子,我們為何要為而起舞。不否認,有點酸葡萄心理,為什麼別人有,我沒有,朋友總會說你沒有爭取,但爭取的結果呢?爭取也要在臨門一腳的的關鍵才有用。說是現實,但也實際。

她何時才會出現呢?思緒就像飄這空中的羽毛﹐漫無目的地飄﹐也漫無目的地尋找她的存在。總希望能有一天﹐飄落在她懷中。我應該在此放上Forest Gump的音樂會有更深的感覺。這是個耐力賽﹐也是個距離影響的感情的實際例子。只能聽由上天的安排。現在﹐才知道距離影響感情之劇﹐當有一方不願意回應﹐或疏遠了﹐這一切就可能消失無蹤。變得很孤獨,不喜歡嬉鬧,不喜歡人群。經歷過很多事,旅行過很多地方。每次走得越遠,回來之後,越沮喪,越憂鬱。就像人說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人生失去了目標,沒有愛的動力,一切都變得很灰暗。

    如何改善?如何追求接下來的日子?才是重點。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做對得起自己的事,是最起碼的條件。讓每一天過得有意義,才是人生。

文章標籤

人生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實中的人總是忙碌著,記得年初與Widnsor在上海不期而遇後,便不想會有下次的重逢,畢竟,喧囂的世界如過眼雲煙,人總是來去匆匆呵。他風塵僕僕的出現在武漢的街頭,一如他隨興的歐洲半年的自助旅行,亦或是下月的尼加拉瓜之旅。Windsor問我緣何相信他肯陪他出行,我笑曰:“如若說自己可以隨便相信一個陌生人,那麼不是腦袋有問題,便是出於某種私利。所以不如說相信自己來得更實在些,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也相信自己的選擇。

畢竟來長江三峽來玩,Windsor還是需要我的幫忙,從武漢坐大巴到宜昌,然後乘長江海外的Isabella號逆流而上遊覽三峽(南津關至白帝城段)。 路上聽Windsor講九月的星空圖、昴宿星團……著實有趣,生活也許就是這樣,Windsor肯用業餘時間在天文館義工,或是此次到中南美洲當志願者,卻不願讓一份不開心的工作委屈自己。若我們賺了足夠多的錢準備享受生活時,只怕早已消去了那份激情與感覺去體驗自然界的生靈萬物吧。:

夷陵之戰想必會有人記得,來到宜昌,便正式來到三峽此行的起點——南津關。在長海專用的桃花村碼頭登船,每次上下船支都有友善的船員出來迎接遊客,很貼心。在陰雨的傍晚過西陵峽的東段,這是整個三峽自2003年提升水位到135米後唯一能保持其原始風貌的一段峽谷。西陵以險峻著稱,如今卻再不見其一瀉千里的氣勢,崆峒等險灘也從此常埋江底,但比鄰江西的廬山餘脈卻雄姿依舊,雲霧繚繞間更顯其威嚴氣勢。晚間11時過三峽大壩的五級永久船閘,三四十米的落差,四個半小時的操作,三級半階梯的抬升,都足以讓我們深感它的工程浩大,領略到它作為世界第一壩的恢宏氣勢,尤其,是在這微雨稍寒的初秋夜晚。在船閘裏體驗水位上升,確實如乘坐極慢速的電梯上樓,只是這部電梯完全依靠水的浮力而已。由於自己的船比較高,所以在五樓的甲板上能看到壩頂燈火輝煌的忙碌場面,頃刻間便感到人類的渺小。建與不建,數十年的討論與規劃,在李鵬卸任時終成定局,可是兩岸卻猿聲不再,它也許真的能確保下游百姓免受洪澇之苦,可利弊損益又有誰能權衡的清呢?

上午要換船去游神農溪,所以清晨便早早起床用餐。國賓三餐中最讓我滿意的便是早餐,拿兩片生的番茄與黃瓜,夾兩塊剛考好的pizza, 合上顆煎蛋,半碗濃濃的白粥加半碗鮮奶,再撒上一湯匙鮮軋的花生,外加一小段bananafaye式吃法的自助早餐,豐盛但懂得節制。

如果說三峽是真實版的水墨山水,那麼神農溪便是現存的人間仙境。窄窄的峽谷兩面是青翠欲滴的綠色植被,大塊的沈積岩直插入水中,下垂的綿竹風姿卓越,久違的猿啼在此得以重溫,手邊劃過的是色彩斑斕的大顆蝴蝶,不知名的水鳥不時掠過水面,而倒映著兩側崖壁的是碧綠的溪水。山澗纏繞的雲霧更是給半空赤色峭壁洞穴中存放的巴楚懸棺平添一份神秘之感。伴著身旁的澳洲夫婦一路驚歎,我便自然而然的扮演起客串導遊的角色,地陪是個伶俐大方的女孩子,同類的感覺讓我不由得對她生出親切之感,於是此行便又多了可以閒聊的朋友。船行至神農溪的上游,便只得做豌豆角小木船前進,水淺處更是只有縴夫拉著方得通過,清澈的溪水處處可見圓圓的卵石,仿佛伸手就可抓顆上來,可是探手下去時才知是視覺的欺騙,溪底遠不是臂長所及,冰冷的溪水更是讓人猛打哆嗦。記起兒時看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總不得欣賞那份雄壯之美,而此刻看著他們用力拉纖,身體幾乎貼近地面,以及那一塊塊張弛著的肌肉,聽著韻味十足的號子,便自然而然的感受到那份野性與爆發力。回行時是順流而下,所以可以體驗漂流的快感,窄窄的小木舟在湍急的水流中激蕩著,更不時撞擊兩側的卵石,自是有驚無險。我一向和水親近,又這樣的機會和清冽的溪水親密接觸,便不須此行吧。

中午時候回到Isabella,從巴東繼續乘船西行。往前便是秀美的巫峽了,這裏的江面開闊些,而兩岸峽谷的線條便更顯柔和。松是這帶主要的植被,長在豎立的岩壁間尤顯其挺拔。 由於是剛吃完中飯,多數人都在午休,而微雨的天氣又比較寒冷,所以甲板上便沒什麼人,難得有此機會獨自靜靜的和自然界相處。身旁的荷蘭鬼一根接一根的點煙,竟只穿件短袖的T-shirt和我並排坐在最前排,並說現在Holland只有20度,所以這裏暖很多。謬論哦,仿佛他在20度的時候還只穿件短袖是正常的一樣:(……再遠些的地方坐了幾個法國佬正聊天,由於語言不通,那就索性忽略不計吧,其他便旁無一人,所以碩大的甲板顯得格外空曠、安靜。眺望開闊的江面及兩側“反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山谷,伴著瑟瑟的江風,便更多一份灑脫與自由自在。路上和“乾隆號”擦肩而過,很酷的一條船,金色的琉璃雕鑄成龍頭的形狀,整個船體為仿古的建築,很漂亮哦。本來想預訂這艘船的,無奈船期不對,不得坐噢。

晚些時候,我們的船終於來到神女峰。僅有6米高的神女岩柱並沒有我想像中的俊美、挺拔,在眾人的驚叫聲和閃光燈下,她的出現便顯得漫不經心,需我們聚精會神,窮目力所及,方得一睹芳容。沒有驚歎,也沒有按動快門,我只是默默地注視著她,畢竟,眼睛是最好的記錄者,有何苦把難得的美留給無趣的相機呢,是吧?

過瞿塘只有短短的8分鐘水路,我卻尤贊它的雄奇。寬闊的江面突然間收窄,兩邊的峭壁也陡增高度,而蔥郁的風韻卻未動分毫。“夔門天下雄”,果然不假,天然而成的絕壁確如長江的門戶,守住近在咫尺的白帝城,何等的氣勢與恢宏呵!而那千鈞待發的陣勢更是轉瞬即過,稍頃,便又是浩浩湯湯的寬闊江面了。2009年水位上升至175米時,白帝城便真的成為長江中的一座小小孤島了,淹了也罷,因為確實沒什麼好玩,而有名也只緣于歷代名家登高于此對江中美景的讚歎。才氣縱橫的詩人早已作古,但兩岸青山相對出的佳景卻依舊悅目,倘若你不能體味這“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意境,又何苦來此登城遠眺呢?

晚上有船長作陪的晚宴和晚會,姑娘們載歌載舞助興。領班是個極亮麗的女孩子,只是我不太喜她略帶挑逗的魅惑眼神。晚些時候和Windsor閒聊了很久,睡前看他吞了一些藥片,便多一份對世事的感慨與無奈。也許我們生來便肩負著某種責任,倘若不能改變什麼,便最好適應它並積極改善,不然終究會活在痛苦之中吧。

從奉節到白帝城,是純粹的三峽線路,而這樣的旅程是最適合找條好船慢慢的、舒舒服服的暢遊的了。返回時一路順流而下,重溫行船三峽的安逸與開闊。從臥室的窗戶中窺見兩岸的峰巒疊嶂更別有一番風味。瞿塘雄奇,巫峽秀美,西陵險峻,聚天地之精華、萬物之靈氣,自然界鬼斧神工的傑作。Windsor用魯閣幽峽和清水斷崖與之相較,雖然這兩者更為奇絕,卻是不可與三峽的壯闊相提並論的。

中午時候,大巴駛過寬寬的護城河,我們便來到有著300多年歷史的荊州古城前,這裏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孫權費盡心思要得到它,卻被孔明用巧計騙走,關羽因失守葬身于此,劉備更是白白將其拱手送人……三國的那段歷史和它有著太深的淵源,因而古城便更顯滄桑。Windsor很興奮的和古城樓合影,他說臺灣現在已見不到保存這樣完好的古城牆了,看他走在古老的城牆之上,便不免要感歎50年來政事的是是非非,不知隔斷了多少血濃於水的炎黃血脈于區區一水之間呵。

三峽,是個適合一直行船,坐在寬寬甲板上發呆的地方!

文章標籤

人生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個月前從未聽過臥舖大巴這玩意兒﹐此次倒是見識到了。

        在三年前﹐在北歐從丹麥第一次搭乘臥鋪的火車到瑞典﹐也第一次睡一次郵輪的臥鋪﹐再一次就是從上海搭乘火車前往湖北武漢﹐也是坐的是臥舖。若非福州的朋友告知有種大巴士也有臥舖﹐我還沒有機會搭乘這台灣人鮮少聽聞的交通工具。

        在英國因為要省錢﹐又受限於長程巴士來回票和單程票相同﹐往往從倫敦搭夜車出發﹐早上到達目的地﹐但也都是坐硬座﹐即使在美國搭二十一個鐘頭的火車也只有座位。這次在中國大陸體認到﹐窮者變﹐變者通的模式﹐這種大巴﹐倒也不失是個臨時變通的交通工具﹐省下了搭車到機場和等待的時間。最重要的﹐同時省下了過夜的旅館費。       

        坐臥鋪大巴幾乎省下了漫長的等待時間﹐也少了安檢的手續﹐很適合十個鐘頭左右路途的旅程﹐由於安全性可議﹐而且位子狹小﹐不為大多數的人所接受。

        稍微審視一下車體架構﹐它是由一般的遊覽車改裝成三排的臥鋪﹐分上下層﹐每排每層約有6到7個床位。也就是整車至少有32個床位。中國南方人的體型較小﹐人剛好可以塞進去﹐如果一個人高於一米七可能就很痛苦了。

        人有好奇心﹐多嘗試﹐多體驗﹐是人生的樂趣﹐也許下次不會再坐這樣的車子﹐總是經歷過。

文章標籤

人生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aslala.blogspot.com/

由第一屆WASLALA電腦志工黃郁文擴充維護。

美國VilaNova 大學生製作為本教區進行之飲水系統計畫的網站

www.waterforwaslala.org

關於WASLALA 與教區工作有影片與詳盡的圖文介紹。

http://www.wretch.cc/album/windsorwu

Please see the Video!
 
 
 
Video link
文章標籤

人生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報紙和新聞都有報導,雲林古坑的咖啡樹果實被猴子“偷吃“,農民為之氣結,但一位先生卻讓猴子的劣行化為另一種助力。

        對一般人,甚至於農民直覺會認為咖啡豆被吃了,損失大了,那位先生的腦筋直轉彎倒讓人佩服。一般的人也無法理解為何猴子那麼愛吃咖啡果。

        咖啡由來是阿拉伯牧羊人發覺羊吃了咖啡果實後,精神變得很好,人學習到了,咖啡從此變成了風行全世界的提神飲料。但是猴子吃咖啡果實,卻把核(即咖啡豆)吐掉,可能就會有些人一臉狐疑。

        在尼加拉瓜山區,路旁隨處有咖啡樹,也是我第一次親驗見到咖啡樹。當地人教我如何生吃它後,才了解咖啡的特質。現在看到了台灣獼猴吃咖啡果實報導不禁筦爾一笑。他們的說法,將果皮和果肉剝掉後,將核仁含在嘴裡,不要咬碎,會感覺甜甜的,當那層膜被清掉後,就是我們說的咖啡原豆了,而一般我們看到圖片上棕色的豆都是烘烤過後的顏色。

        如此一說,該了解為何猴子喜歡吃了吧!就是喜歡那甜味!而苦澀的核就自然吐掉不吃了。所以,猴子吃咖啡果,還算是免費的勞工喔。

文章標籤

人生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抱著一份新鮮感來到福建福州,心想如從台北直飛,半個鐘頭就到了,卻要南飛到香港,再轉機北飛到福州至少花上五個鐘頭,想到此不免抱怨和心寒政治人物的無知和自私自利。

        出了機場,綠化工作倒是不錯,視野也廣,景象像極了台灣西部平原。到了市區,感覺就漸漸不好了,光是塞車繞路就讓當地人心煩,我的心情更不在話下。朋友介紹安排的飯店,設施也不是很好,比起莫泰連鎖店還差一截,只是一天就不挑剔了。

    觀察到這個地方不如所經歷過的大陸城市,一者髒亂,二者交通混亂,三者建物沒有規劃,四者,少美女。

        在市區,隨處可見垃圾遍地,地面也覆蓋著黑黑的髒油垢,表示很久沒有刷洗了,開始就對此處的感覺很不好。接著,在路邊就有人騎著機車,拿著安全帽看著你,做些手勢,此時才意會到這就是朋友所說的機車載客。有趣的是這裡的人都是騎電動機車,沒有引擎聲,當駛過身旁時,都會嚇一跳,如鬼魅般的飄過去。但離譜的是他們往往把人行道當馬路,會發現人行穿越道等過馬路的,混雜著人和機車,如果你走路不長眼,重者被撞,輕者被瞪,感覺非常的不好。這個城市因居於閩江口,從古自今就是個很重要的都市。但現代化的腳步,跟大陸其它城市類似,硬體與軟體建設不同步,人民教育與貧富差距也大。福州居大不易,便放棄在福州投資房產的考慮。再一個主觀因素,也許是十一大假的關係,滿街都是人,而女孩們穿著隨便,少有看起來順眼的女孩,不知是外表的關係還是氣質問題。

文章標籤

人生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拖延了好幾次,終於參加了92428日農委會在台南農業改良場舉辦的第66梯次園丁計畫。由於遇到中秋節,所以一些學員沒有報到,但卻是我來的原因,可以少請一天假,由於地點在南部,所以台北下來的人也很少。

        課程安排的緊湊,是在公家單位少見的,早上八點開始到晚上9點,可能還會更長。除了神農獎得主前來上課解說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後,受益良多,由一個門外漢,了解到農務的甘苦。另外還安排到嘉義、雲林及台南的產銷班參觀,實際了解到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的育苗和嫁接,還有溫室的實際作用。

        還有在改良場的實際操作引曳機、澆水、施肥,機器嫁接,對於大量生產開了眼界,而且還上了電視新聞,是意外之事。

        受制於土地、氣候與環境,農民就要選擇合適的作物,又人為的施肥、除蟲、和防風、防雨是看生產者的技巧和財力。如果遇到超級大颱風,可能一年的心血都白費了。所以從事農業,實在是很大的挑戰,猶如賭博一般。風調雨順好豐收,狂風暴雨難收成。溫室對於農作物的改良、保護與栽培提供了很好的場所,但也增添了財務上的負擔。大投資大收穫,也要有一夕傾家蕩產的準備,可謂豪賭。

        來受訓的人,都懷抱著不同的目的而來,有些是家裡有地無人延續,有些是作物的生產無法平衡家庭的支出,有些人是來學如何從事有機生產,而沒錢沒地的我,受到樂活思想的風潮,來了解與學習,順便渡假。這環境還真好,住得好,吃得好,又便宜。如能在此上班,實在不錯。

        受完訓,已是未來的準農夫了,如果有機會,明年還可以再受一次專業訓練。雖然無法馬上完成樂活的理想,但是已是個起步了。

文章標籤

人生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個月前,看到網路上,報導有大學畢業生用7萬多從台灣經由澳門最遠到西藏,歷時41天,顯耀省錢旅遊功力。但他的敗筆還是在採買過多的紀念品,那是自助旅行者強調不做的事,因為紀念品只是在賺觀光客的錢,而且貴又不實在,那回家做紀念,往往一段時間後也都掉了。

        回想過往,也許現在無法再用台幣10萬元以108天的時間再去遊歐洲十國,但也堪稱旅遊達人了。當時是在柏林圍牆倒塌後一年去的。現在因為歐盟成立,統合貨幣為毆元導致一些國家的物價偏高,加上近來,歐元升值到兌換1.4美元,也只能用貴來形容歐洲。

        四年前,我以7萬元去了北歐四國一個月,那時歐元價值還比美元稍低,兌換0.95美元。現今已無法用相同的費用做同樣的事了。

        至於要如何做最省錢的旅遊,不妨留言。

文章標籤

人生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文館於五年前,辦了一次梅峰之旅,但我那時沒有報名,似乎一直點遺憾,尤其2001年的獅子座流星雨上大雪山觀測也沒跟上,沒有看到那來自外太空的燦爛煙火秀一直是抱憾終身的事。

 

        此次順水推舟地報了梅峰之旅,說實在的,一直都沒搞清楚它在何處?只知是台大的地,不是閒人可以進來的。當車子經過了埔里,才驚覺這是二十年前來過的地方。從看到水庫到梅峰的時間都在回憶,在萬大水庫住一個禮拜,徒步上奧萬大,及遇到有車子墜崖,有人爬上來求救的經過。

 

        其實這二十年中,也有兩、三次路過,只因為凌晨趕路登山,也沒有注意所經之路,也沒想太多。路過清境農場,西洋造型的民宿盤據了整個山坡地,似乎此處已不在清靜了。隨著山路,奇萊連峰、合歡山出現在眼前。遙想當年我在哪山上背著重裝攻頂,走在卡羅樓斷崖上,吊著繩索垂降,黑色奇萊,其實也是很刺激的山。想著,想著,心裡的登山癮蟲又開始癢了。已十二年沒爬百岳了,但這段時間也走了十幾個國家。似乎人生就是有那種週期性的命運安排。失去了一樣東西,往往獲得了另一個東西,興奮地得到一個欲求的東西,卻又失去一個擁有的東西。

 

        平恆,似乎是宇宙的法則,也才有科學家提出的能量不滅定律。當一個物質消失,將會利用別的形式產生。奇妙!

 

        梅峰,沒風。又因為命名為梅峰,所以,種上幾株梅樹,使之符合其名。而名產卻是富士蜜蘋果。既然此處為台大的實驗林,當然著重在園藝的研究,也順便經營生意,以平衡支出。而梅峰的土地財居然是天上掉下來的,就因為日據時代劃歸帝國大學所有,因一場森林火災,才被注意到這個隱沒於樹叢中的自然財產。諷刺!

文章標籤

人生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陌生的西非國家!行前所作的功課,只知一四五五年義大利人奉葡萄牙亨利親王之命抵達甘比亞,為首批到達甘比亞之歐洲人。一六六一年英國宣布佔有甘比亞河流域並移民,一七六五甘比亞成為塞內甘比亞(SENEGAMBIA)之一部分,政府設於塞內加爾河入口處的聖路易港。一七八三年之凡爾塞和約將聖路易港歸法國管理,甘比亞乃宣布為英國之領土。一八九四年英國將甘比亞列為英國之保護區。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八日甘比亞正式獨立,仍為大英國協的一員。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二日由賈梅(Yahya A.J.J. Jammeh,現任總統賈梅)等四名尉級軍官發動不流血政變,順利推翻執政達二十七年之賈瓦拉(Sir Dawda Kairaba Jawara)政府,組成軍事委員會(Armed Forces Provisional Ruling Council, AFPRC)執政。

甘比亞人口約一百三十萬人。境內種族複雜,主要部族有曼丁哥族 (Mandinka),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二,其次為烏洛夫族(Wollof)、富拉族(Fula)。百分之九十人口信奉回教,其餘主要為基督教。

自飛機落地開始,顛覆了我過往對非洲的映像,除了電影造成的誤解,又要重提“Culture Shake”,“文化震憾“一詞是在美國讀書時,被提及的不同文化與認知上的差異。

 

當朋友在msn上提醒我,二十幾年前美國電視影集” Root”中,黑奴的來源就是甘比亞,才了解到我對非洲的無知,想當初我每集必看,顯然沒有去追朔一個歷史的真相,加上現在非洲有五十幾個國家,我能說得出的國家卻屈指可數,而大部分的知識都是從電影而來。

 

週末,悶得發慌,騎著單車去認路,瞥見路旁的草叢裡有隻被開腸破肚的野狗,旁邊圍繞著幾隻雞,一陣屍臭味撲鼻而來,逼得我趕快離開。回程時,我注意到同一地點,好幾隻禿鷹翩然而下,驚覺那不是雞,而是一群禿鷹早已在分享牠們的大餐。可是這地點是甘比亞的首都班竹市區,是我無法以過去經驗去聯想的情境。

 

這裡禿鷹滿天飛,可以確認這裡有著牠們享用不盡的食物。而且還觀察到另一種腐食性飛禽“烏鴉“,帶著白色圍巾的小型烏鴉,很像中國人講的喜鵲。

 

三週了,還真的一滴雨也沒有,當地人告訴我要到六月雨季來時才會下雨,而雨季十月就會結束,也就是可能有八個月沒有雨的日子。這也就是當初英國人要沿著河岸畫國界的原因了。雖然黃沙滾滾,這裡就是不缺水。這市區,除了幾條主要道路有柏油路之外,全是黃土路,當然,下過雨就是泥巴路了。我的交通工具是單車,沙地上根本走不動,只能下來牽車,真可悲。

 

可怕的夜路

為了貪圖一頓晚餐,第一次在太陽下山後騎車,出了餐廳的前半段路還有路燈,但到家前的後半段路是沒燈的。心裡就在後悔,如果撞車或摔車,事情就大條了。忘了帶手電筒出門,騎車在路上,就像瞎子走路,如果前面有個洞,我照樣摔進去。都要靠著路過車輛的燈光去辨別道路的好壞。幾次只差兩公尺就撞到人,根本就只有那距離才能察覺前方有人。雖然怕車子撞我,但也要靠車子的燈光,我才能認路。到了巷口,知道都是沙地,我只好下來牽車走了。驚險之旅,下次不敢了。

 

回教國家

沒有料到這裡大部分的國家信奉回教,以為被歐洲國家統治過,應該都信奉天主教。其實,不然,早在十字軍東征前,回教勢力已深深影響非洲人的信仰。

 

朝穿皮襖,午穿紗

這句國中時學的諺語,似乎可以在此用上,太陽出來,但過了九點,溫度就不斷上升,幸好乾燥的氣候,只要停留在室內,還不會有太熱的感覺。六點太陽雖要下山了,實際上是最熱的時候,因為一整天的積熱到達巔峰。然後,慢慢冷卻,過了凌晨12點,溫度就持續下降。早上六點時算是當日最冷的時候,窩在棉被裡是很舒服的。

 

文章標籤

人生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