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篇
自恃有著豐富的自助旅行經驗﹐沒做預先路線研究的情況下就出發到新疆喀納斯﹐導致旅途出乎意料之外的不順遂﹐甚至有提前逃回來的想法﹐但還是無奈地熬到最後一刻。
很早就夢想到新疆吐魯蕃吃瓜﹐兩年前一個好友去了喀納斯﹐加上近來電視上常談到喀納斯的湖怪﹐讓我有一探究竟的衝動。話說我的苦難就在我出發前就開始﹐早上還在為公司解決網路問題﹐趕到機場櫃台已關﹐還好華航開了個方便門讓我坐上飛機。事前請北京朋友幫我訂房﹐卻訂到不准台、港、澳人民入住的酒店﹐搞到凌晨一點才轉住進別家酒店。原意在北京待兩天﹐結果朋友詢問的班機只有當天下午從南苑機場起飛的中國聯航班機時間最佳﹐當機立斷沒吃午飯就趕往機場﹐路上塞車﹐以為遲到了﹐結果飛機延誤了一個半鐘頭﹐慘的是朋友用我的護照號碼訂票﹐關防不讓我登機﹐又要改成台胞證號﹐折騰了半天﹐唯一欣慰的是機票超賣﹐讓我升到頭等艙。
到了烏魯木齊比價後﹐捨不得搭要價兩千多塊人民幣的飛機﹐但到北部又沒有火車和定時班車﹐就挑了個才五百五十人民幣的四日旅行團﹐惡夢從此開始。雖事先知道只含車費住宿和喀納斯門票。但事後的發展可讓人抓狂。第一天﹐導遊就開始對這些散客洗腦﹐建議改變到更好玩、風景更美的地點﹐在群龍無首的狀況下大家順從了﹐也交出變更行程的費用﹐總和比預交繳團費還貴﹐而景區的吃更是比城市貴上五、六倍﹐也難吃五、六倍﹐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狀況下﹐導遊說你可以到別家吃﹐但有別的選擇嗎?第一天晚上睡兩人房﹐洗澡沒熱水﹐第二天晚上六人房﹐居然連公用澡間都沒有﹐第三天晚上﹐雖有熱水可洗澡卻是黃色的。便宜沒好貨﹐怪自己太自信﹐認了。
第二天四個來自南京的江蘇大嬸首先發難﹐聲音之大猶如潑婦罵街﹐搞得導遊受不了﹐說退錢給他們。更改行程﹐讓我們有兩天到了十一點才吃晚餐﹐凌晨才就寢。他改變的行程居然是他沒去過的地方﹐而且行走偏遠山路,將大家帶入險境﹐惹得我告知將投訴﹐而導遊的回答是我可以不用去接下來的景點在飯店睡覺就可以了﹐飯店周遭都是民房﹐也就是將我軟禁在那,從不知導遊那麼好當,只有上車時說了一下行程,收了改行程的費用後,就沒再解說了,第四天,因為前晚喝太多酒起不來,一路在車上睡覺。他保證晚上七點回到烏魯木齊﹐卻延誤到十一點。話說到此﹐好像都沒有談到風景﹐因為第二天就病了﹐車一坐就是七八鐘頭﹐在車上一直昏睡,就算是醒著也是在生悶氣,一路上在連絡北京的朋友試圖更改返程機票﹐不過正值開學前夕﹐票太搶手了﹐要下訂徒勞無功。
喀納斯吸引人的就是傳說中的水怪﹐至今傳言是哲羅鮭。喀納斯的秋天才是最美的時候﹐次日的禾木村猶如南投清境廣大草地﹐加上滿滿的白樺樹林有著清澈布爾津河滋養當地的生命。不巧的是當天濃霧罩頂﹐顯不出好景色﹐地面從原本踏到馬糞軟軟的感覺到雨水將爛泥與馬糞攙和在一起的泥濘﹐回到車上全身溼透﹐冷得發抖﹐是身體不適的開始。接下來到了阿勒泰草原的草原石人﹐一個巧妙安排進入個蒙古包﹐來了個宣稱自內地求法回來的高僧說道﹐問到我是台灣來的就給了個像傘的掛飾說吊在屋外可祈福﹐但吊掛之前要隨喜捐獻﹐不但當面看我寫下金額﹐還看著我如數投入捐獻箱﹐一切的鋪陳讓人無所迴避,真的不樂之捐。
紅色的百元人民幣當作百元台幣在花﹐原以為帶得綽綽有餘﹐被導遊一番剝削之後﹐驚覺再此下去連回到北京的現金也不夠﹐幸好烏魯木齊旅店可以刷卡﹐為了省錢﹐接下來的幾頓餐就啃玉米加串燒。當然也要跟介紹旅行團的旅店投訴﹐畢竟大連鎖旅店經不起我向上申訴﹐也進行了止血的動作﹐拿回少數的費用﹐雖然改不了當地的旅遊品質﹐也讓此連鎖旅店有所警惕。接著隔天﹐自己一早就到南交客運站﹐自行搭車南下到四個鐘頭車程外的吐魯番﹐太早到了公交還沒開﹐還是拗不過拉客計程車跟其他三人一起前往﹐雖較貴﹐但節省了兩個鐘頭﹐坐在前座﹐是此行最仔細觀察到路旁風光的一次﹐沿路都是沙漠﹐但又可遠眺到天山頂的積雪。吐魯番窪地﹐五十幾的溫度雖熱因溼度低﹐沒有預期的熱﹐而回程自行搭巴士﹐雖便宜但真的耗了四個鐘頭才到烏魯木齊﹐因去年七五暴動影響﹐要入烏魯木齊的班車都會有保安上車檢查身分。終於要飛北京了﹐原本晚上七點的飛機已經夠晚了﹐居然還延誤兩個鐘頭﹐到了北京已一點了﹐在意識不清的情況下坐上了計程車﹐司機居然還多拉了個客人﹐到了旅店下車時還在為另一個客人問目的地﹐結果入住登記後才發覺行李放在後車廂﹐我的EeeePC及衣物全飛了。真倒楣到極點﹐兩支手機和相機沒丟卻都沒法充電了。
地理篇
喀納斯位於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中段,地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接壤的黃金地帶,過去中共專注在沿岸的發展﹐忽略了新疆的開拓﹐故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始終保持著原始風貌直到兩年前喀納斯機場的完成﹐提高了人們到北疆旅遊的意願。喀納斯旅遊區以北緯48°13′為南部邊界,東以禾木鄉為界,西北至國境線,有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白哈巴國家森林公園、賈登峪國家森林公園、布林津河谷、禾木河谷、禾木草原及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納斯村三個原始圖瓦村落。春天的喀納斯山花爛漫、芳草萋萋,夏天鬱鬱蔥蔥、湖波蕩漾,秋天層林盡染、水色碧玉,冬天銀裝素裹、冰清玉潔,喀納斯隨氣候變化而氣象萬千﹐雖只是一千多公尺的高原卻有著冰河地形。
烏魯木齊位在天山腳下﹐受惠於天山雪水才能有那麼多人聚集與此。要到喀納斯的旅程可從左路向北繞過廣大的准噶爾盆地及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到布爾津再從右路線經過阿勒泰市回﹐當然也可反向而行。天山以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疆的旅遊路線較為人知曉﹐以沙漠之旅與民族研究為主較有歷史性﹐類似於絲路之旅。北疆不是高原就是沙漠﹐較晚被開發。南疆有廣大的塔里木盆地﹐但因未前往﹐也就不贅訴。吐魯番窪地水果以葡萄聞名﹐家家戶戶皆種葡萄﹐將葡萄架成數公里林蔭大道的葡萄溝便成為著名的景點。為了避免水源被蒸發﹐故建了坎兒井也就是地下水渠互通以供葡萄的灌溉。天山真的是新疆之母。
人文篇
在城中心的二道橋劇院看了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烏孜別克七個少數民族的表演﹐經過介紹才稍微能區分各民族之間的不同﹐加上蒙古族、回族、還有滿族﹐在烏魯木齊街頭﹐各種不同的臉孔﹐長得像中東人、像蘇聯人﹐還有金髮、藍眼的。尤其是維吾爾人﹐包頭巾、白皮膚﹐而哈薩克族輪廓深、尖鼻特別突出。
全疆到處都有伊斯蘭教餐廳--清真食堂,所用的炊具、餐具都和漢族食堂的炊具、餐具嚴格分開。供清真食堂食用的牛羊肉均由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群眾自己宰殺,並且嚴禁與豬肉一起存放、運輸和買賣。清真食堂的管理人員、炊事人員一般也由這些民族的職工擔任。維吾爾族在新疆各民族中,人數最多,占53%以上。可以發覺新疆的維吾爾族及其他原住民仍然固守他們的民族意識,漢人也與維吾爾族存有隔閡。即使到今天﹐漢人仍然不懂維族的語言﹐很多維族人還聽不懂普通話﹐居住也是各民族各有區域﹐種族文化一直沒有交集﹐烏魯木齊的漢族高達75%,原住民維吾爾族人反而成為少數民族。
2009年7月5日上演種族暴動,根據新聞資料﹐導火線為廣東韶關事件,信回教不吃豬肉的維吾爾族穆斯林,和經常忘記尊重異族文化的漢族打群架。仇恨渲染回新疆,讓以往只在電視上看到的血腥畫面活生生上演。 中國大陸政府把茅頭指向流亡美國的世界維吾爾大會領袖熱比婭。不過,熱比婭則隔海反駁,並且強調,大陸武力鎮壓使得原本和平的遊行變調。 熱比婭表示,「維吾爾族人上街頭,他們手拿五星旗,證明是非暴力遊行,他們不是大陸政府口中的動亂者和分裂者。」 話說到此﹐好像台灣某黨的聚會遊行也有類似狀況﹐拿國旗說愛國﹐卻把國旗丟在地上踩。
但根據載我前往吐魯番的回族司機所云﹐原本的遊行還有警方協助開道﹐後來聚集越來越多的人群﹐倒真有預謀者攜帶武器起鬨製造衝突而擴大事端﹐導致大批武警鎮壓。中共認知到文化差異的嚴重性﹐便進行了數項政策﹐例如各民族皆混校和混班教學;內地各省市認養新疆的縣市地區協助發展。企圖以文化融合的方式打破意識上的差距。
南腔北調篇
車上的旅客來自大陸各地﹐如陝西西安、山東濟南、四川重慶、江蘇南京、福建廈門、蒙古呼和浩特、天津、北京、上海﹐和新疆當地人﹐還有一個我台灣人,而導遊是蒙古族。在車上讓我體驗到同樣說普通話﹐卻是有聽沒有懂的狀況。不同地方來的人說話皆有鄉音﹐卻常常聽不懂對方在講什麼﹐當然我就更聽不懂了。唯一親切的是可以跟廈門來的學生用閩南語交談﹐其他人卻聽不懂﹐倒是很好玩的事。大陸近十幾年來的進步和生活的提升可以用不可思異來形容﹐只要年齡比我年輕的人﹐身上的穿著都是有名有牌﹐而女的更講究穿著了。他們居然都猜不出我這個異類是海峽對岸來的,為了避免讓人有政治壓力﹐我都說是南方來的﹐大陸人無從分辨。